鬼谷子的抵巇術

2017-09-03 由 白雲暮雨 發表于歷史

原典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巇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自然屬性,萬事也都有自己的分合規律。但對這些屬性和規律,有的近在眼前卻難以看透,有的遠在天邊卻了如指掌。近在眼前難以看透,是因為沒有掌握其自身獨具的特徵;遠在天邊卻了如指掌,是因為對其歷史和現狀都做了深入研究,能夠反觀往昔以比證未來。

微隙不管,就會發展成小縫;小縫不治,就會發展成中縫;中縫不堵,就會發展成大裂縫。微縫剛剛出現時,會有徵兆可尋,可以治理、堵塞它,可以慢慢擊退它,可以使之平息,可以讓其逐漸泯滅,甚至可以去舊用新、趁機用適當的途逕取而代之。這就是抵巇之術的基本原理。由此,在事物產生危機的徵兆剛剛出現時,只有聖智之士才能敏銳地覺察到它,憑著自己的力量,追尋它變化的蹤跡並暗中思量琢磨,通盤籌劃,以找到產生微隙的原因。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常常如此,開始時都起於秋毫之末般微小的原因,如若任其發展下去,也會動搖如泰山般大而堅固的物體。

當聖人向外推行教化、治理天下時,針對事件危機的萌芽和徵兆,都是運用抵巇的原理予以謀劃、防範和處理。從縫隙入手解決問題,是策士遊說處世權術的實用手法。天下動亂不止,地上沒有賢明的君主,公侯權臣不講仁德,小人讒害賢良,使賢者得不到進用,聖人逃避濁世,貪圖利祿、奸詐虛偽之徒紛紛興起作亂,君臣互相蒙蔽欺騙,國家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相互攻伐殘殺,父子離散不合,骨肉反目為仇,這就叫做「萌牙巇罅」,即社會政治混亂逐步發展、惡化。聖智之士見到這種情況,就運用抵巇法則去處理:若認為世道還可以挽救,就採取措施查補漏洞使其「巇」得到彌合;若感到世道已然發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就循其縫隙,伺機而動,打爛舊世界,重建新世界。或用這種手法治世,或用那種手法治世;或把世道反過來,或讓世道恢復其本來面目。總之,若遇到像五帝那樣的德政,就用抵巇之術幫其彌補漏洞;若遇到像三王那樣的征伐之世,就用抵巇手法取代它,棄舊建新。當今之世,諸侯之間互相征伐,混戰事件不可勝數。這時,善於利用抵巇之術才是上策。

自從天地初生以來,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當中都必然會出現縫隙,這是我們不可不留心明察的。能用捭闔之術去了解、體察世道,又能運用這種抵巇之術去解決問題,這就是聖人了。所謂聖人,就是能夠發現並掌握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人。若生逢盛世,沒有縫隙可以彌補、利用,就深深隱藏起來等待時機;一旦世道出現縫隙可資利用,有可乘之機,就運用抵巇之術進行謀劃。而用這種道術,可以抵塞、彌補縫隙,輔佐聖君治理天下;也可以抵擊縫隙,重建一個新的世界。如果能夠依據和遵循這種道術去處世,就能博得帝王之位,成為天地萬物的守護神。

以史為鑑

漢武帝「留犢去母」

漢武帝曾立劉據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此一來太子的位置便暫時空了出來。每當武帝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應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便大傷腦筋。看來兒子太多也是件麻煩事,一旦沒選好接班人便難免手足相殘的悲劇。那些已經成人的兒子大都封王在外,而且個個野心勃勃,互不服氣,立誰為太子也難保平安無事。只有最小的弗陵還是個孩子,同誰都沒有矛盾衝突,武帝便決定立他為太子。

弗陵是鉤弋夫人所生,這位鉤弋夫人的出身來歷也頗具傳奇色彩。據說漢武帝有一次出巡河間,見有紫氣盈空,術士說這裏定有奇女子。武帝便派人四處查訪,果然發現趙家有一小女,姿容艷麗絕倫,但雙手卻有得了一種怪病:拳頭彎曲合攏,怎麼也扳扯不開。武帝聽了很好奇,便親自前往探視,那報告果然不假,武帝也親命侍從扳扯此女的兩個拳頭,卻沒有一個人能打開。可更令人驚奇的是,當武帝親自動手扳扯時,那緊握的兩拳頭竟隨之而解。而且不僅雙拳自動展開,奇上加奇的是她掌中還握有兩個玉器,眾人嘆為觀止。漢武帝也認為頗具緣分,便下令將這位奇女子載入後車,帶回宮中,封她為鉤弋夫人,別名拳夫人,倍加寵幸。過了一年,拳夫人懷孕了,過了十四個月後才生下弗陵。

鉤弋夫人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傳位給小兒子了,武帝便著手為這個娃娃安排一切事宜。他先是物色了幾位託孤大臣,然後又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殺掉鉤弋夫人。莫說鉤弋夫人是武帝寵妃,而且正值青春妙齡,這樣無辜賜死自然令人嘆息不已,但留著她又怕日後母憑子貴,強壓幼子而干預政事,興風作浪。為了小兒子能穩坐江山,武帝也只好忍痛割愛了。

因此,恰逢有一次鉤弋夫人接駕時掉了一個管子,武帝便乘機翻臉,令左右侍女將之牽出下獄。鉤弋夫人自從入宮以來,何曾受過如此委屈?免不了哭哭啼啼的,臨去時還頻頻回首。武帝見她如此模樣,心裏也覺可憐,更不忍心見她的愁眉淚眼,便連聲催促道:「快走快走!你就別想再活了!」緊接著武帝又硬下心腸下了一道將她「賜死」的詔書,可嘆一代紅顏,只因兒子要當皇帝,竟落得個無端受戮的慘痛結局。

武帝事後問左右大臣:「外人有沒有議論此事?」左右回答道:「許多人都說陛下要立小兒子為太子,為什麼要把他母親殺掉呢?」武帝長嘆一聲說:「這幫愚蠢無知的傢伙,他們怎能知道我的想法?從來國家出現禍亂,大多都是由主少母壯引起的,你們難道忘了呂后的事了嗎?」

如此慘痛的「留犢去母」,其實也還是為了「抵巇」。武帝返往以驗來,審時度勢,知兆朕於初萌,塞縫隙於始見,防患於未然,當主少母壯這一不利徵兆剛剛具有可能性的時候,便及時採取強硬措施加以抵塞,將這一禍端扼殺在了搖籃里。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