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給香港帶來巨大機遇 – 封面專題 – 經濟導報-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雜誌

“一帶一路”給香港帶來巨大機遇 “Belt & Road” initiative brings huge opportunities to HK

■ 本刊記者 莊紓 [第3505期 2021-11-08發表]

“一帶一路”旨在推動市場的深度融合,並加強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繫,為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資金、商品及服務流通注入動力。而香港在其中的理想定位正是成為中國內地和世界的“超級紐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上多年以來所積累的成熟的規則經驗、專業人才和經貿聯繫網絡,香港可為“一帶一路”倡議扮演積極重要的角色,發揮其作為“一帶一路”沿線最高度國際化和熟悉中國國情的服務中心優勢,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支援。 

理想平台,商機無窮 

“一帶一路”中,中國將以沿線重點城市和港口為節點,與其他國家共同建設六條經濟走廊,可視為整個“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框架。這裡所指的經濟走廊,並非實體通道,而是區域經貿合作方向與平台。倡議規模龐大,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六條經濟走廊,牽涉到五個主要合作領域。覆蓋近70個國家,當中涉及44億人口,佔全球人口63%。整體經濟規模達21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生產總值的29%。沿線國家當中,不少是發展中和新興的經濟體,若能提升這些落後地區的基礎建設和經貿發展,將能為中國、亞洲以至國際帶來經濟與貿易成長新動力。香港在其中作為超級紐帶,水漲船高,無疑將對其自身發展有巨大的拉動作用。自2015年3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正式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勾畫出“一帶一路”的理念、背景與推行方案。香港政府亦提出了配合“一帶一路”的方案。近年來,香港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在項目配對與交流中扮演積極的角色。每年在香港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聚集全球代表一同探索合作商機,至今已是第六屆。今屆2021年的論壇採用網上會議卻無礙業界交流。大會集合超過 260 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及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投資項目,內容聚焦四大範疇:(1) 能源、天然資源及公用事業、(2)科技及創新、(3) 城市發展、(4)運輸及物流基建,涵蓋大灣區、印尼、泰國、菲律賓、斯里蘭卡、意大利、埃及、阿聯酋、吉布提等 42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印尼和埃及新首都、數碼基建、環境科技等新議題相關的項目,總計為項目擁有者、投資者及專業服務供應商安排了逾 770 場一對一項目對接會。 

金融物流,互聯互通 

為扮演好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和世界互聯互通的樞紐,在資金和貨運兩方面都已經準備好了自己。香港是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擁有世界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又是亞洲區內重要的物流樞紐,不少商家通過香港將商品運送到中國內地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香港金融市場擁有良好的法治、國際認可的監管機制、開放的營商環境、充裕的流動性及來自全球的專業人士,加上得到內地信任,可為內地經濟提供國際資金,在互聯互通、人民幣國際化等多方面充當國家試驗田。中央一直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多年來推出多項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舉措,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跨境理財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不斷努力發揮內聯外通的作用。憑藉香港在國際金融及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將能為主要的“一帶一路”金融機構,如亞投行和資產規模達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香港的金融及資產管理行業一向積極推動嶄新發展配合時代所需,而創新的融資方式也正是實現絲路之夢的關鍵所在。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將會推動發展高科技產業、擴大內需,以及持續深化全球貿易網絡。香港作為區內重要的物流樞紐,在雙循環發展格局的供應鏈中將有不少機遇,可以藉此鞏固香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地位,為“一帶一路”積蓄運力。香港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貨運港,也有位居世界第五的集裝箱港口。目前中國內地約 20% 的國際貿易貨運經由香港處理。近兩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香港對外貿易受損,然而長遠來看,隨着“一帶一路”海上通道的全面貫通,內地的國際貿易量必大幅增加,以香港為交通樞紐的輻射圈帶來巨大的區域聯通效益,正如歐洲國家因高速列車而變得緊密,而香港也將因此受益。  

專業服務,經驗借鑒 

此前香港的成功,離不開這裡有一站式的全方位專業服務團隊,財務、法律、建築、工程和工商管理等專業概莫能外。如今,“一帶一路”又為香港發揮其作用提供了機遇。 從市場評估和項目甄選,到可行性評估,到風險規劃與採購,到融資與保險,再到設計與建造以及營運,都有一系列諸如環保、基建及房地產、金融、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等專業服務提供保障,幫助項目投資人聯繫、設計及管理項目。特別是在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的商貿推廣方面如會議展覽、商貿配對、質檢設計、產權交易、品牌管理等方面,以及跨境投資方面,包括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收購合併、法律仲裁、地區總部等服務,香港有鮮明的專業優勢。 香港多年以來積累了成熟的規則經驗。“一帶一路”的成敗,很大程度在於能否有機地結合沿線國家長遠經濟發展的需要,達致互利雙贏。鑒於世界各國政府的自身資源和能力有限,加上近年全球經濟放緩,“一帶一路”項目需要解決如何能善用私營企業的資源的問題。辦法之一就是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共同出資興建營運,提供諸如醫院、鐵路、公路和橋樑等公共基礎設施服務,PPP模式在香港過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回溯上世紀70年代,紅磡海底隧道開創了香港 PPP 的先河,現時隧道已經成功轉歸公有。此外香港還有許多 PPP 項目如電力、港口、電訊、橋樑、隧道、鐵路、機場等基建都營運得宜,令各方皆能受惠,甚至也有運營不善的經驗教訓供參考借鑒。 “一帶一路”為全球商家帶來新機遇,讓跨國公司以至中小企得以開拓新興市場,並與中國內地、東盟、中東、中歐及東歐等地擴展商機。而沿線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及貿易活動增多,勢必加速社會整體發展,令各方受惠。 

結合市場,走向全球 

除了對國際市場規則的掌握,香港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角色,那就是與“一帶一路”以外地區的聯繫。 “一帶一路”的成敗還有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要最終超越沿線地區,成為一個覆蓋全球,推動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發展策略。這需要一個能夠把信息傳遞到“一帶一路”之外,特別是美、歐、日等主要工業國的超級聯絡人。香港正好充當這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香港未來或能以它與發達市場廣泛緊密的經貿聯繫,為“一帶一路”覆蓋全球做出貢獻。如此,借“一帶一路”之力,香港不僅可鞏固其支柱行業的優勢,開拓帶路沿線市場,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還可在世界經濟新秩序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帶一路”貫穿亞洲、歐洲、非洲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其所激發的各國的互聯互通將會深遠地影響下一代,激發與之相關的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以及經濟潛力。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和首選平台,內有國家的支持,外憑自身的獨有優勢,這對香港來說無疑是不可錯失的巨大機遇。至於能否抓住這個機遇,盤活香港的未來,在於特區政府的作為,也在於個體和企業的發力。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