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磨一劍,《新編劍橋中世紀史》來了
2020-06-19 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發表于資訊
《新編劍橋中世紀史》(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的中譯本終於要與華語世界的讀者見面了!它將與新版《劍橋古代史》中譯本一道陸續出版發行,無疑是奉獻給中國學界的一道豐盛大餐,尤其助力於我國的世界史學科的基礎性研究,想到此,相信付出十幾年艱辛勞動的譯者們無不深感欣慰!
舊版《劍橋中世紀史》是著名的「劍橋三史」(劍橋古代史、劍橋中世紀史、劍橋近現代史)之一,醞釀於1904年,出版時間從1911年至1936年最後一卷完成,前後耗時33年之久。自面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同類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大約20世紀中葉前後,隨著西方新史學的興起,「劍橋三史」的內容漸顯陳舊, 甚至有人戲稱為「雞肋」。此後舊版雖多次有略加修改的重印本,
仍不能滿足時代要求,因此劍橋大學出版社決定先後啟動「劍橋三史」的重新編寫工作。1995年,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首推《新編劍橋中世紀史》(以下簡稱《新編》)第二卷,自此各卷相繼出版,到2005年,共7卷8分冊英文版《新編》全部問世。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醞釀重編事宜到全部出齊,《新編》也經歷了大約20年。這是一部歐洲史的著作,雖然該書也涉及並寫到了近東和北非等地區,
仍不能稱為世界史作品,然而,它的學術影響卻是世界性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主義思潮盛行,以致引發世界大戰,這給舊版《劍橋中世紀史》留下深深的傷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劍橋大學出版社特別委員會決定罷免所有參與《劍橋中世紀史》撰寫的「敵對國家」的學者,並以「自己人」取而代之。據此,所有來自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甚至俄國的作者皆遭排斥出局,而這些作者本是當時相關領域的一流學者;取而代之的學者往往相形見絀。
結果舊版《劍橋中世紀史》遲遲不能成書,質量也大打折扣,皆為後人所詬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於民族主義及其引發的災難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推動了《新編》編纂的國際合作精神。作為一部英語學術著作,《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的非英語撰稿人在各卷中均佔有一定的比例,最低佔24%,最高則達到46%。此外,《新編》展現了更為公允的學術立場。舊版《劍橋中世紀史》的所有主編均有劍橋大學的背景,而且一人通常兼管數卷,權限過大,交接無序,無可避免地影響了作品質量。《新編》的最高編委會由8名國際學者構成,各卷的主編向編委會負責,從而有利於編纂組織工作公允有效地推進。
《新編》的研究視角囊括整個歐洲,主編麥克科特里克指出,《新編》第二卷致力於通過跨學科的方法探究整體歐洲的發展。各卷大多都有北歐、東歐地區的專門章節,而且波蘭、捷克、立陶宛、挪威等國的學者直接參與了各卷的撰寫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注重歐洲與周邊非基督教文明的互動。事實上,歐洲整體史以及文明互動的觀念在《新編》各卷中均有表現。伊斯蘭教世界在《新編》中具有更重要的位置,比如《新編》第四卷第二部分中有兩章專門探究相關時期的伊斯蘭世界。
對此,彼得斯認為新版歐洲中世紀史的研究視域擴展到了東方和南方的新邊界。
…
劍橋大學史學編纂體例的傳統是兼顧主題和時段兩大要素。 舊版各卷也兼顧了兩大要素,只是政治性主題被強化,各卷大都依照特定的政治主題編排。諸如羅馬基督教帝國與日耳曼各王國的建立、日耳曼人和西方帝國、東羅馬帝國、帝國與教廷之爭、教廷的勝利、帝國和教廷的衰落等,顯然是一部典型傳統的政治史和軍事史,顯示了那個時代的史學特徵。
《新編》編排的方式以時段要素為主,諸分卷依時序相銜接;同時各卷試圖緊扣住該時段最具典型特徵的歷史畫面,重視政治,也不忽略經濟、社會、文化與藝術等方面。而且,關注下層社會的歷史,關注非精英團體的歷史,打破了舊版以英雄人物為焦點的傳統。
劍橋史學一向以紮實敦厚的研究院風格著稱於史學界,《新編》承繼了這一傳統,而且原始資料的來源範圍更加寬泛。不僅包括各種傳統的檔案與法典,個人信件、稅單、貨單、徽章、懺悔書、墓志銘、印章、社團手冊和工藝品等都納入涉獵範疇。近幾十年最新考古成果的貢獻也相當醒目。應該說,《新編》比舊版的史料基礎更為堅實和廣闊。各卷末所列參考及進一步閱讀書目,占該卷總篇幅的 15%
以上,是全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重視原始資料,另一方面重視吸納和展示當代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瀏覽參考書目可掂出成果之厚重,也感受到明顯的時代氣息。《新編》另一個明顯的新特徵是,加強了歷史解釋和評論的力度。它保留了蘭克學派實證主義的方法,同時在相當程度上摒棄了述而不論、懷疑論及不可知論,後者曾被調侃為「外交」型歷史學家的風格。秉持述論並重的原則,而且不失時機地介紹其他相同的和不相同的觀點,無疑使史學思辨更富有張力。
《新編》共7卷8分冊,探討的時段自大約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其中第一至三卷探究中世紀早期的歐洲歷史,第四、五卷探究中世紀盛期的歐洲歷史,第六、七卷探究中世紀晚期的歐洲歷史。
《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的權威性舉世公認,被世界各國歷史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圖書館列為基本藏書,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工具書的性質。這種學術性極強的鴻篇巨製,翻譯難度相當高,非置身其中是難以體會的。將艱澀的學術語言譯成流暢、準確的中文絕非易事,不僅需要深入了解已經逝去的且千變萬化的語境,還要排除古希臘文、拉丁文、古英文、阿拉伯文等不常見文字和死文字的干擾。不僅如此,由於是大型系列學術專著,一些規定性語言要求卷內一致,還須各卷一致,中世紀史與古代史也須避免矛盾和誤解。僅僅人名地名的統一這項工作就耗費了譯者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工作初期花費了幾乎一年時間,逐漸消化有可能產生歧義的數萬詞條。在上上下下的若干回合中,幾乎每個詞條譯法,都集中了大家的意見,最後編成涵蓋上萬詞條的《中世紀史譯名手冊》,供譯者使用。楊絳先生曾雲:翻譯就像是抓虱子,再小心也不免有落網之蟲。那就請大家與我們一起來抓虱子吧!隨著我國世界史研究水平的提升,也期待著更好的中譯本問世。
…
重磅推薦!
…
《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第6卷約1300年至約1415年》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Volume Ⅵ:c.1300-c.1415
【英】米高·瓊斯(Michael Jones) 主編
王加豐 等譯
ISBN:978-7-5161-9696-0
2020年5月出版
內容簡介:本卷敘述了公元1300年至1415年的歷史。本卷涵蓋14世紀,這是一個被瘟疫、自然災害和戰爭支配的時期,這些災難結束了基督教歐洲三個世紀以來的經濟增長和文化擴張。但這也是一個見證政府的重要發展、重視和關注宗教與智力生活的種種變化的時期;它使俗人的聲音、新的文化和藝術模式,尤其是本土文學的興起,擁有了更大的分量。本卷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概況,討論關於政府的理論和實踐、宗教、社會和經濟史及文化等一般性的主題,包括討論藝術、建築和騎士制度;第二部分為西歐各國的國別史;第三部分論述教宗駐阿維尼翁時期和大分裂時期的教會;第四部分討論東歐和北歐、拜占庭帝國和早期奧托曼人,特別關注他們與西歐人的社會和經濟關係,以及與地中海上其他文明的關係。
…
…
…
…
…
…
…
官微下單 送香包
即日起在我社官方微店下單購買圖書滿99元,
可獲得端午節手工粽形香包一個,
下單前請與微店客服聯繫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