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力体制改革……这场发布会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

昨天 12:02

14,221

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召开主题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蒋毅,外资司副司长夏晴,开放司副司长张明,价格司副司长牛育斌。

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夏晴介绍,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会同有关部门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指导各地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顶层设计,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出台《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保供稳价的“四梁八柱”。

在各方面努力之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调控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层面以及各省、各大中城市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增强了价格监测预警能力,丰富了调控工具箱,储备调节机制日益完善,保供稳价能力显著提升。二是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面对疫情、异常天气以及国际市场波动冲击,“米袋子”“菜篮子”商品始终保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运行,保供稳价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和检验。三是物价总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为稳物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是今年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粮食、能源等价格大幅上涨、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但国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1—8月CPI累计同比涨幅仅为1.9%,明显低于美国8.3%、欧元区7.6%的水平,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蒋毅介绍,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市场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

二是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放宽,公平竞争共识不断凝聚,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健全。

三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进一步畅通,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加强,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稳步发展。

四是市场环境和质量明显提升。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目前最新的第31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2位。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向社会公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我国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意见》强调,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发展预期,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有助于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可以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好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将于近期发布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政策措施

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夏晴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果:

一是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近十年,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全球前三位。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今年前8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927.4亿元,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依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二是法律保障更加完善。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确立了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障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外资准入更加开放。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和自贸试验区限制措施条目分别减至31条、27条,在汽车、金融等领域推出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吸引了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

四是促进措施更加有力。发改委多次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现行的2020年版目录总条目1235条,鼓励类外资项目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税等多项优惠政策。

五是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各部门、各地方连续三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累计推动500多份文件“立改废”,充分保障了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待遇。

夏晴介绍,下一步,发改委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各部门、各地方一道,切实落实稳外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加紧出台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二是出台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三是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四是加强外商投资服务。

推动电力体制改革

蒋毅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下,持续推动以石油天然气管网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为标志的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和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总体要求的电力体制改革,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行业保持高质量发展。

油气方面,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健全油气矿业权出让机制,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勘查开采机制,提升资源接续保障能力。

电力方面,持续深化电力装备制造、设计、施工业务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推动电网企业聚焦主业。开展绿电绿证交易,更好体现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有力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二是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果。

油气方面,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和成本监审,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推动油气交易中心规范建设,探索开展市场化交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

电力方面,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配售电侧改革持续推进,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电业务,全国已成立5000多家售电公司,向用户提供购售电业务、合同能源管理和综合节能等多种服务。

三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夯实迎峰度夏度冬能源基础,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能源可靠供应。

油气方面,强化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

电力方面,依托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确保机组“应开尽开”,重要通道可靠运行,保障电力供应。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油气、电力体制改革决策部署,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指引,以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为前提,以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为出发点,围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油气行业产供储销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入研究,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开放司副司长张明在会上指出,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一是共建朋友圈不断夯实。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巩固扩大合作范围。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

二是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深化。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稳步推进,一大批重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老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顺利通车;雅万高铁最长隧道实现全隧贯通;瓜达尔港具备了全作业能力,正在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基地。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不断开拓,实现了各国互利共赢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我国已累计与30多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新兴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拓展。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数字与创新国际合作,打造了一批创新合作的新亮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协作,与共建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作出积极贡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五是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逐步建立起多元、稳定、可持续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有效拓展了与共建国家资金融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

六是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和美术馆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运行良好,有力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

总的来看,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重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重要实践平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