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有一個人設嗎?《我推的孩子》裡的演藝圈生存之道,給工作者的啟示

分享

收藏


建立


專屬的收藏資料夾,把好文一次分享給朋友!


加好友

最近當紅的日本動畫《我推的孩子》,是從 2020 年開始連載的漫畫改編而成,今年 4 月開始在 Netflix 上播出。這部作品有多紅?由日本雙人音樂組合 YOASOBI 演唱的主題曲《アイドル》(IDOL),4 月 22 日就擠進《告示牌》美國除外全球單曲榜(Billboard Global excl. US)前 200 名內,並於日前(6 日)登上排行榜第一名,是第一首原以日語演唱的排行榜冠軍歌曲(5 月底發行英語版本)。


《我推的孩子》主題曲《アイドル》(IDOL),6 月 6 日登上《告示牌》美國除外全球單曲榜(Billboard Global excl. US)排行榜第一名。

「推」字為日文動詞「推す」變化而來,在追星圈有粉絲支持、推薦之意,所以字面上來看,我推的孩子為「粉絲支持的人」的意思。這部作品的主角本來是偶像的粉絲,後來投胎成為偶像的小孩(但仍保有前世的記憶),所以我推的孩子也有「成為我的偶像的孩子」的雙關意思。

延伸閱讀:集英社的現象級 IP!不再王道的《間諜家家酒》憑什麼登上 Netflix 全球排行榜?

呈現時下演藝圈的多面向:形象經營與競爭壓力、節目卡司的「搭售」手法

《我推的孩子》故事的主角是偶像星野愛的雙胞胎孩子(哥哥阿奎亞,妹妹露比),在媽媽被粉絲殺害後,從他們長大後想追隨媽媽的腳步當上藝人展開故事,描繪現代日本演藝圈生態。

在《我推的孩子》短短幾集的內容裡,就可以看到藝人要從團體當中脫穎而出的壓力,例如未婚懷孕的偶像也不過是十幾歲的青少女,就要考量到外界的眼光,隱藏自己有小孩。雙胞胎主角長大之後,妹妹參加偶像海選,後來組成偶像團體,從 YouTube 頻道出道。哥哥去當導演的徒弟、從幕後人員做起,後來有機會演出網路連續劇,再去參加戀愛實境秀等等。用不算長的篇幅觸及到演藝圈的各個面向,可以說是奠基在紮實田野調查與資料收集下,以少女漫畫畫風呈現的作品。


《我推的孩子》故事中,偶像星野愛也不過是十幾歲的青少女,就要為了事業對外界隱藏自己有小孩的事實。

像在拍攝網路連續劇 《今天就稍微甜一點》(劇中簡稱《今甜》)的情節裡,製作單位設定《今甜》的觀眾是年輕女性,就刻意找事務所想要捧紅的男模特兒去演,但是演技不佳,所以為了保證戲的品質,就需要再找演技派的演員去撐場面。如果想要畫面再有點新鮮感,就再找漂亮新鮮的面孔加入。

這種搭配組合產品的方式在演藝圈很常見,就是把比較有名的藝人跟比較不有名的藝人綁在一起賣。比方說,當電視台想要邀請某一個知名藝人,經紀公司就會要求,要讓一個新進藝人一起出場,藉機提高新人的知名度。


解析人氣店鋪的經營思考!MUJI無印良品、吐司利亞、寶島製造、彡苗空間實驗,11.14 開講

電影產業也有這樣的做法,發行商不會只提供一個電影給電影院,會把主流電影跟小眾電影包成一包,電影院想要播映強檔電影,就必須購買整批影片。

這個搭售的手法,其實也不只限於演藝圈,在商業圈稱為捆綁銷售,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套餐,主餐跟小菜飲料一起賣,可以提高客單價。捆綁銷售可以是產品搭著服務;也可以是相關的周邊商品搭售,像是印表機配墨水匣;也可能是跨產業的搭售,或者是新舊商品的搭售。像是最近新發行的遊戲《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預計就會再帶動一波 Switch 主機的銷售。


《我推的孩子》描繪星野愛的雙胞胎孩子阿奎亞、露比,長大後追隨媽媽的腳步當上藝人的故事,呈現了現代日本演藝圈的各種生態。


《我推的孩子》劇情寫實,影射真人實境秀的霸凌事件

《我推的孩子》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的場景是男主角參加戀愛實境秀,中間引發的網路霸凌事件,高度影射真實事件。2020 年日本的戀愛實境秀《雙層公寓》,女藝人木村花因為播映的內容受到網路霸凌自殺身亡,最後日本國會修正刑法《侮辱罪》,針對在網路的誹謗、中傷行為加重了刑罰。

《我推的孩子》劇中也提到,全球各地都有人因為實境秀而自殺。實境秀也要聘請心理師為這些演員輔導。這些人在實境秀中,他們不完全是自己,也不完全是演戲,被觀看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也會變成他們人生的一部分。當評論演變成網路霸凌時,就像是整個人生遭到否定。

最後男主角阿奎亞以及其他同劇演員,為了幫助被霸凌的女演員,上傳大家其實很友好的幕後花絮影片,也給了她一個人設,因為他覺得謊言是藝人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就算被批評,自己也比較能夠跟評論保持距離。


《我推的孩子》劇中,阿奎亞為了保護因為實境秀被霸凌的女演員,透過幕後花絮影片給了她一個人設,因為他覺得謊言是藝人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


延伸閱讀:《鬼滅之刃刀匠村篇》開播!解密鬼滅動畫、漫畫走紅關鍵

《我推的孩子》劇情反思:工作跟真實的自己,真的可以分這麼開嗎?

回到職場上,常有的討論是,工作時到底要帶著真實的自己來上班,還是要把自己掛在門口,換上專業的面具來上班。

如果我們把演藝圈的專業工作者,視為最會演戲、最會形象管理、最會戴面具的一群人,他們在光鮮的背後有的是更為沉重的壓力。更何況,現在演藝圈的生態其實更要求自我揭露。人們要看到打扮後的美,也要看到私下的真實。


《我推的孩子》劇情不只談偶像,更揭露演藝圈殘酷面、影射真實霸凌事件。

大多數的我們都沒辦法整日戴著好同事、好下屬、好主管的面具。雖然我們或多或少都要扮演某個角色,也可能像劇中說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演戲,如果你有一個人設,你就比較不會受傷。

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工作,工作和真實的自己,難以絕對二分。如果上班的時候總想要表現完美,也許下了班會更耗竭?我傾向於,做自己的時候,最能夠找到發揮自己實力的方式,獲得的成就感也最令人滿足。

資料來源:Billboard, The New York Times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相關文章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