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日韩三语相比,汉语语法最为迥异? – 知乎

谢谢

@Louislewis Lee

邀请,我来逐条打脸某个高票答案。

简单比较下,个人随笔,大家别见笑:因为汉语和 日语汉语根本不是一个语系的,汉语属于 汉藏语系 汉语族,在语法上属于较为孤立的分析语。

上午我指出不是汉语支,而是汉语族,他迅速改了,也没谢谢。知错能改是好的啦,不过基础知识需要掌握。

而日语、韩语 和汉藏语系 没几毛钱关系,日语和韩语 在语法上属于黏着语。日语、韩语顶多只是曾经使用了汉字,在古代借用了一些汉语词素(而且多为名词)和成语,就像今天日语大量借用英语单词 构词一样(日本老头老太都快看不懂年轻人的电视节目了)。

汉语与 后两者的 语法 、以及人类原始词素的 差别极大。

基本可以。

至于日语和韩语 到底属于哪个语系,目前争议较大,大体有以下几种归类派别:

1.日语和韩语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各自成一个语支;

2.日语和韩语都是属于非阿尔泰语系;其中日语和琉球语属于假定的扶余语系,韩语属于假定的三韩语系;

3.日语属于假定的扶余语系,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法太多。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基本可以。

但人类学界、语言学界、考古学界的一些共识:

1. 古日语的核心结构是扶余语演化而来,与高句丽语(看清楚,不是高丽,是高句丽)同为兄弟语言(高句丽是三韩人和华夏人的共同敌对国家,最新的论文显示古日语中不仅包括了高句丽 北扶余支的语素,还包括了百济的南扶余支的语素),

2. 日语、韩语的起源与阿尔泰语有一定关系,

3. 扶余语和 古三韩语的分家在比通古斯语和突厥语的分家要早,

4. 古日语、古三韩语 与 古汉语的祖先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分家了,远不止4000年。

5. 在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 三代 连续不断对扶余诸国的惨烈战争中,高句丽和百济终于被消灭,新罗的三韩民族趁机向北扩张,吸纳了不少朝鲜半岛北部的扶余 民众,所以不免会融入一些扶余语系的成分,这些扶余成分也构成了今天日语、韩语 的共同交集之一。

第一条就不能算是共识了,扶余语系的假说主要是白桂思等搞高句丽的人支持,基本上认为日韩饰孤立语言(不是孤立语,不一样)。或者是超大的华澳语系下的。第二条,这个没有什么共识可说。语法是可以接触趋同的,一定要看核心词,这一块日韩语和阿尔泰语系相关的太少。第三条,根本没听说过。谈何共识。第四条,算你过关吧,没有办法准确测算,但四千年前汉藏语都分家了呢。第五条,至于什么共同交集,你都没有给出来。

下图为扶余语系的 高句丽(Goguryeo)、百济(Baekje)、三韩语系的新罗(Silla)、伽倻(Kaya)的疆域格局图,疆域背景还标示了现在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的版图。

其实,最特例独行的还是现代汉语,现在几乎找不到几个语言的语法像汉语一样孤立(白族语算是个特例吧)。考古学界和人类学界的假设是古夏语起源于古羌语,这也反向论证了为什么上古汉语和 羌语 还有不少相似之处的,如今的汉语和羌语、非专业语言学家已经很难感觉出相似之处了,比如上古汉语和羌语一样,保留了单数、双数、多数的冠词等,但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即使看到说一双鞋的,也已经没有了冠词的属性。

扯卵淡,知道苗瑶语吗,知道侗台语吗,一派胡言。

日语、韩语与其他多数语言一样,都有变格的现象,而汉语从先秦到现在都不存在变格的现象,当然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汉语存在变格现象,只是这是用双宾语形式实现的,这是在中古汉语时期形成的。

日语、韩语、突厥语和鲜卑语是典型的主宾谓 句式,汉语和英语、德语是典型的主谓宾句式。

其实,先秦时代的古汉语中既有 主宾谓 结构句式,也有主谓宾句式。在楚国、齐国的文献中主宾谓的句式结构还不少。总之先秦时代和更早的甲骨文是主宾谓 和 主谓宾 共存,可是现代汉语只剩下主谓宾了,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玩的标准化,到了汉代就只剩下代词前置的 主宾谓结构了。秦国的标准化原则很大程度上是繁从简,少从多,六国从秦,可以确定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中主谓宾句式比主宾谓句式使用频率和范围要多。

变格现象汉藏语都多得很,不必扯日韩语。白语还有轻微的保留,主要是主格和属格。汉语从先秦——好吧,不需要语言学家了,那么多研究你一句话抹杀了。句式不能说明什么,也就那么几种。汉语本身也可以宾主谓呢,“饭你吃了吗”,孤立语语序一般来说很重要,但也不一定。白语可以用助词 ngvl 和 nox 将宾语提前。汉语的“之”用法高中语文也说了。汉语主谓宾哪里是秦朝的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被你吃了?就算是标准化,也是周朝的事。多读点书吧孩子。

后来的汉族经历了五胡乱华、女真入侵、蒙古灭国、满洲入关等多次外族入侵和统治,语言也受到了外族影响,融进了一些阿尔泰语系、甚至少量叶尼塞语系的元素,构成了北方官话,今天的普通话就来自于北方官话河北分支。今天的普通话中甚至保留元朝时期回回传教留下来的词汇。而魏晋时期的古汉语更接近于衣冠南渡的客家人的客家语、闽南语等南方汉语(举个简单例子,用客家话读“青山郭外斜”这句诗和李白的“碧水东流至此回”才能与诗前面几句押韵,但是用普通话读就不押韵)。还有北方官话中的“儿”化音和 卷舌音 这种对舌根部运动要求较高的发音 就是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带进来的,汉语上声是在晚唐时期才逐渐出现在北方地区的,和上古汉语没有什么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日语中很多舶来汉语词素发音比较接近浙江、福建一代的汉语方言,韩语中的舶来汉语词素除了汉唐时期的语音外,还融入了明朝时期的北京官话发音(其实更接近于今天的南京话)。

叶尼塞语系的证据不足,有人猜测匈奴、羯是,你就当定论了。语言影响也不过是一部分借词,如“蘑菇”、“萨其马”,但汉朝就有“狮子”、“葡萄”、“苜蓿”你不说?这个也和题目问的的语法无关啊。回回传教?佛教的更多好吗?然后词汇你又给我扯语音???卷舌音汉藏语多到爆炸,白语的方言里,古汉语的庄组字也是卷舌!!!

汉藏语系大多有较复杂的声调,用于区分不同的词,多数汉语方言在演化的过程中声调增增减减,最后结果是北方官话的声调最终减少,如今的普通话只剩下4声或者 5声,但是古代汉语可远不止4声,现代的粤语中依然保留了至少8声。这种声调语言只有母语者才容易区分,外来学习者掌握难度很大。可是日语、韩语 和其他多数语言一样,声调比较单一,多用于区分语气和句尾。

错了,声调还是后起的呢,所以很多汉语方言是根本没来得及分阴阳,而不是分了以后合并。四声永远存在,就是平上去入,和你说的声调调类有几个是不同的,四声特指平上去入!!!

在中国强盛的时期,日韩两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都是拼命学汉语的,并且努力将汉语融入到自己语言中,奈何根本不是一个语系,所以日韩两国现在的语言和差别仍然很大。根本原因还是语法等语言核心差别太大,只有能花时间读书识字接受教育的贵族才有足够的训练时间适应“文言分离”,读写和听说相背离,而普通老百姓只能去接受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掌握的“训民正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极低,根本掌握不了高深的书籍。笔者一直认为,韩国当初废弃汉字的原因除了民族主义形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及教育,日语中的假名估计也是类似原因产生的。

如果说有某些词发音很像、或者他们也用汉字,那都只是语言的肉,而语法结构、构词方法才是语言的骨,这也是区分语系树状图的的基本依据。同理,汉语的语法、构词法等语言核心以及大多数词汇的演变也并没有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所以从语系划分来讲,汉语和阿尔泰语系、叶尼塞语系、吐火罗语也没一钱关系。

而罗马帝国在强大的几百年中就迅速将半数欧洲国家语言拉丁化,根本原因是古罗马语和南欧、西欧多数民族原本就是雅利安语系的。语言同化相对容易得多。

错了,核心词才是语言的骨。基础知识欠缺啊。构词什么的,日语也变成被汉语感染,猫 no 耳可以直接用猫耳然后训读 nekomimi。语系划分按照核心词,我就明确可以告诉你,汉语和藏语的语法差很远,但因为核心词而显著同源。白语的语法有一部分接近藏缅了,但是核心词全都是汉语里能找到的,这是戴庆厦、汪锋等人承认的。

再说词性,古日语、古汉语和古日语 都不分阴性、阳性、中性,这算是难得的共同点了。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有明显的时态变位,只是单纯加上时间状语。当然,现代汉语的时间状语更丰富。

现代日语的时态语古日语相比,并没有证据显示,现代日语时态有发生简化,反而现代日语的时态词素加了更多的繁杂部分。

但是现代韩语的语法比古韩语较之有所减少,古韩语中保留着蒙古语中 常见的现在-将来时,而现代韩语不会对这种时态做专门变位。

不分的多得去了。这些近似说明不了什么。

总之三种语言自成型之初就不一样,后来三者的语法演化也都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所以到今天三者语法完全不一样。

这个总结倒是可以。

总结:我看得懂答主想说什么,他知道三种语言没太大关系,奈何观点正确却基础知识欠缺,我不是说要口诛笔伐他,而是出于对知识的维护。他表达上很多不严谨,推论上很多想当然,不过还是最后没太大问题。只是,这文笔太铁血网了,还是不要涉足这类专业话题为好。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