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大戰,汽車巨頭被迫減產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2 日 12:47 |
分類
|
疫情過後半導體產業也上演一場完美風暴,電子產品需求猛增導致晶片短缺,隨著汽車搭載的晶片數量愈來愈多,逼得多家汽車大廠被迫延遲生產計畫,業界人士直言,這個現象可能要至少半年才能趨緩。
隨著電動車和自駕車普及,半導體已成為汽車產業的關鍵。《日經新聞》引述 KPMG Japan 稱電動車使用的半導體數量是汽油驅動車的 2 倍。《華爾街日報》引述 Guidehouse Insights 分析師 Sam Abuelsamid 表示,當今的大多數汽車至少有 40 種不同晶片,高級車型則多達 150 種。
疫情後汽車需求回升,而新冠病毒(COVOD-19)又導致電腦與智慧手機使用增加,讓半導體成為搶手貨,現在各大半導體公司都積壓滿滿的訂單。英國研究公司 Omdia 的顧問總監就表示,競爭加劇,全球最大的合約製造商台積電的訂單已積到 6 個月之後。
由於晶片短缺,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如 Continental 和 Bosch 的交貨延遲。恩智浦半導體和意法半導體等大型公司也延遲半導體採購計畫。
供應鏈遇到瓶頸,導致汽車製造商只好減產。豐田汽車已決定減少在美國德州工廠的 Tundra 產量達原計劃的 40%,正在調查缺乏半導體是否會影響其他車輛。去年 12 月,豐田就向日本的汽車零件公司報告這個情況,且通常豐田會報告來年的生產計劃,但是因為這次全球晶片緊縮,導致他們擱置生產目標。
日產汽車將在 1 月將旗艦車 Note 的產量減少 5 千輛,減產計畫可能會持續到 2 月。本田則計畫減少日本三重縣生產 Fit 的汽車工廠產量達 4 千輛,且第一季可能會影響數萬量車的生產。
福斯汽車已宣布將減少中國、北美和歐洲產量。福斯一個月以來已在德國停止生產 Golf。福斯曾表示,晶片製造商去年將部分生產能力重新分配給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領域,且由於汽車需求異常強勁導致他們措手不及。外界猜測福斯汽車的產量損失數十萬台。
福特也開始將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工廠閒置一週。《華爾街日報》觀察美國汽車減產情況表示,業界對晶片短缺造成的美國汽車減產幅度感到震驚,且晶片大戰將使汽車產業從大流行順利復甦的前景黯淡。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 Continental 評估,這種現象可能需要半年,直到汽車半導體的供應正常化才能緩解。
(首圖來源:Flickr/Maurizio Pesce CC By 2.0)
00:00/00:59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