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的新模式

导语:海淀区的城市治理正在城市大脑的作用下,正呈现出城市运行,评价,发展的整体智慧化

城市大脑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数字基础底座,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作为城市管理者的全新工具,城市大脑不仅能让其实时掌握一手资料,而且能通过分析、作出更精准的决策。

同时能让城市的各种资源体系协同共享,形成具有统一城市资源体系,任何一个应用环节都可以在授权后启动相关联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环节进行操作,从而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各尽其能地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在此背景之下,我国诸多城市都展开了以城市大脑为基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而对于城市大脑的建设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基于此,我们看到了智慧城市的北京市海淀城市大脑模式、杭州模式、数字广东模式……

相比于其他城市,北京市海淀区通过齐聚多家国产AI芯片、算法厂商的方式来共同打造海淀城市大脑,以此来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契机之下,雷锋网深入海淀城市大脑一线进行探访,了解海淀城市大脑背后的建设历程。

AI计算中心,城市大脑的“新基建”

海淀城市大脑建设启动时间并不算晚,早在2018年2月9日,海淀区政府就与百度公司签署了《建设海淀区“城市大脑”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正式进入了快车道,当时李彦宏也亲自出席。

就在之后,海淀区联合以百度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共同搭建顶层设计、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开发建设“城市大脑”新基建及各种应用场景。

并创立了“四轮驱动”机制,政府、研究院、建设运营平台公司、产业联盟共同建设。项目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机制保障。

顶层设计方面,海淀区联合百度在内等企业与各领域、各单位、各街镇进行30余次调研及座谈会议,形成了一套全新、可落地的规划纲要,并打造了“1+1+2+N”的海淀城市大脑架构模式,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N个创新应用场景,具体为:

  • “一张感知网”:由全区14500余路在网摄像机,以及10000多路传感器做支撑;

  • “时空一张图”:汇聚全区249个专题地图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行政区划、二三维地图、约17万个建筑,以及由127个图层、约130万个数据要素组成的城市部件数据等;

  • “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汇聚政务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目前已接入全区;AI计算中心可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提供智能分析服务和识别结果。

据海淀城市大脑专班副主任、海淀区城指中心副主任巩振文介绍,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是,海淀城市大脑通过百度搭建的AI计算中心,集结了百度、寒武纪、比特大陆、第四范式等数十家AI算法和AI芯片企业的技术,首次实现了国产AI芯片和算法的适配。

完全实现了从芯片层到算法层国产自主可控,并与英伟达、AMD等国际企业形成的技术垄断群体形成对标。

据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城市大脑接入的数据类型繁杂,包括物联网、视频监控、路侧智能设备数据等各种。

“1万多路摄像头,2万左右传感器监测点位,每天获取的有价值数据大概是六千多万条,每天处理16万条。涉及到的算法大概是100多个,将近200个子算法,涉及到20万亿次算法调用、20多个智慧化的场景。”

百度工程师接着说到:“从最底层的算子层面开始,我们软、硬件厂商一起进行了10个月的适配。”

而这不仅是为多家国产AI芯片、算法厂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同时,通过集中化管理算力和算法资源,打破传统数据和计算资源无法复用的局面,降低AI应用落地成本,缩短集成周期,提升AI应用质量。

目前,AI计算中心共集成7个委办局单位的城市管理业务应用,为渣土车治理、城市管理事件识别、智慧工地、智慧交通、疫情防控等20个城市管理应用场景提供算力和算法支持。经测试,目前AI计算中心提供的AI算力超2000万亿次/秒,处理总数据量超20亿次。

以城市大脑为基础,打造城市智能化应用

雷锋网了解到,海淀城市大脑截止目前已建成5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40多个信息系统接入数据运行。“一网通管接诉即办工程” “垃圾分类处理科技支撑工程”等项目应用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

就在2020年12月,由百度提供技术支持的海淀城市大脑“时空一张图”正式上线。

该系统涵盖全区17万多幢既有建筑物信息、1.9亿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个摄像头点位、249个数据图层、百万级图层调用等信息,赋予海淀城市管理者“万能视角”,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街镇应用五大领域提供地理空间服务。

在渣土车综合治理领域,海淀区政府与百度合作,整合工地信息、卫星图斑、周边视频、消纳地点等监测数据,交通、环保、城管等多部门政府数据,构建一车一档信息。充分利用“城市大脑”的地理定位和AI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渣土车源头管控、车辆轨迹研判、违法特征研判、执法取证、自动处理环节在内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理,为交通、城管非现场执法提供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系统对渣土车号牌遮挡等违法特征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9.7%以上;渣土车行驶轨迹预测分析准确率超过60%;渣土车违规率从85%下降到了10%。全面提升了城市渣土车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领域,海淀智慧交通系统可实时掌握交通态势,精准感知各类交通事件并分析原因,从而指挥调控交通运行状态。针对工地施工问题,管理人员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智慧监管平台精准查看海淀所有建筑工地的实时状况,对现场施工人员、机械、运输车辆的作业状态进行全面监控管理。

在疫情防控方面,海淀通过借助“城市大脑”,构筑起了疫情防控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疫情大数据分析系统、疫情预警系统、社区防控预警系统在内四位一体的疫情防控平台。

系统可以动态监管辖区、街道人口分布及变化,和对已确诊、疑似病人是否有过密切接触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重要疫情;利用人脸识别和热成像技术实现的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系统,可以非接触、无感知、高效地检测流动人员体温,对异常人员发出预警,在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地区得到有效应用;

同时联合百度开发的人工智能外呼平台,实现疫情期间电话调研、电话通知、居民防疫指导,在线覆盖617个社区(村)人群。“城市大脑”在海淀乃至全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及时掌握疫情和政府做出科学管控决策提供了稳定支持。

一项项智能化的应用正帮助海淀区实现着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而据巩振文透露,2021年将新增数十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以AI驱动城市大脑的持续运营

就在今年年初,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投用(IOCC)。作为辅助城市运行决策的智慧中枢。运营指挥中心大屏将各渠道的海量数据接入、进行实时联动,全区的道路、建筑、城市部件、重点区域等实时画面和数据尽在掌握,为城市治理和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提供动态、科学的决策支持。

巩振文对雷锋网表示,目前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的定位有两大应用:

  • 第一个应用:支撑区级领导的决策、指挥、调度,这是领导驾驶舱的领域;

  • 第二个应用:是各领域业务的态势晴雨表,能感知到和掌握,实际上就是城市大脑的终极反映。

“我们希望把它作为有突发事件,有重要事件的时候,领导来城市大脑这个场所,有IOCC给他提供支撑。没有这种事件的时候,平常也会用起来,除了流转派单,各种城市运行体中的状态,在这方面是能反映的。”

“未来的派单,我们希望城市大脑都是态势反映,能够解决自动化的,完全智能化解决问题。”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基于百度提供的城市数据中台技术能力,海淀IOCC已经接入全区13个委办局、35个业务系统、6000多万条数据。同时,百度还为运营指挥中心提供了智能语音指挥调度功能,共同作用于高效、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我们发现,海淀区的城市治理正在城市大脑的作用下,正呈现出城市运行,评价,发展的整体智慧化。

通过智慧化的城市运营体系及时感知发现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将城市“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治理。

而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市海淀区也正在携手百度等企业,将其建设经验不断提供给更多的城市,帮助更多的城市管理更“智慧”。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