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說資產投資在祖國最保險,有何所指?
撰文:
7 小時前
俄烏戰爭,西方全面制裁前者,(詳見《歐美製裁俄羅斯富豪,李嘉誠開始拋售1200億英國資產》 )俄羅斯的企業家們成為重點制裁的對象。
於是,普京在當地時間3月16日說了這樣一句話:
西方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實際上等同於宣佈對俄債務違約。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了,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可以輕而易舉地被竊取。西方沒收俄羅斯在海外的公私資產是俄羅斯企業家應該吸取的一個教訓,把資產投資在祖國最保險。
當然,普京這段話是給俄羅斯的投資家和企業家說的。
1
在普京說這段話前兩天,3月14日,吉利汽車李書福在內部的一場講話在坊間熱傳:
快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已經失速了,逆全球化時代已經開啟,逆全球化時代的全球經濟可能分為東西方兩個陣營、兩大經濟體系。如何實現跨文化、跨體系經營,如何在逆全球化時代推進全球化企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
汽車產品產業鏈很長,從目前來看,一個國家很難獨立完成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中國也不例外,但逆全球化趨勢已經形成,我們又無法對這種趨勢產生影響,我們只能根據這種趨勢儘快調整商業計劃。
作為一名傑出企業家,李書福的話裏有話:吉利的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
至於吉利如何調整商業計劃和走向,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2
和李書福有所不同的是,嗅覺靈敏的李嘉誠再次擁抱祖國。
《祖國》雜誌稱,其實早在去年,就有網友爆出93歲的香港富豪李嘉誠,悄悄把國籍改為中國,放棄了原來持有的加拿大國籍。
官網資料顯示,《祖國》雜誌社是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登記的國家事業單位,並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管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時政綜合類期刊。
隨後,李嘉誠也投資開始加碼內地,先是長江基礎設施建設與吉電股份達成合作,投資25億元新能源項目,後又斥資40億拍下成都的晶融匯和上海的三林印象城。
2021年初,李嘉誠斥資174.4億元在香港啟德機場附近及元朗地區購入土地。
就在上周,香港地政總署在聲明中稱,李嘉誠長實地產子公司裕輝投資有限公司擊敗17個財團,將支付19.5億港元(約2.51億美元)購買新界的一地塊。
媒體稱,這是李嘉誠四年來首次從香港政府處購買用於住宅建設的用地。
3月17日,《祖國》雜誌刊發題為《評李嘉誠再次擁抱祖國》一文中指出,一般帝國要收拾或打劫哪國之前,對於他們認為最有用且「江湖段位」最高的那個,一定會「網開一面」,先讓其走財富騰挪的綠色通道,但其他如果跑慢了,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文章說,考慮到此前幾次經濟危機,美國都大肆洗劫亞裔資產,那麼既然李嘉誠對於海外華人有太強指向性,那麼李回歸祖國懷抱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大的信號,是在告訴海外華人,回國趕快回國。
李嘉誠,西退東歸。
在歐洲能源價格飆升的背景下,半個月前《彭博社》就報道稱,李嘉誠家族正在洽談出售旗下的英國配電公司,交易價格高達150 億英鎊。
3月11日,長江實業集團公告稱,旗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出售持有位於英國倫敦的「5 Broadgate」寫字樓,出售事項代價為現金7.29億英鎊,約合60億人民幣。
對此,《祖國》雜誌這樣評價:李嘉誠回國投資對海外華商資本撤離西方國家有指向意義。祖國大陸是所有華商所親近熟知的,這裏人熟地熟,回國投資造福桑梓又功德無量,而錢投到國外被洋人洗劫不僅財富受損還要遺臭萬年。
「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包括李嘉誠在內的華商想必主觀上都願意做出明智的選擇。」該雜誌說。
評論還稱,況且現在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整個西方社會的經濟發展潛力遠不及中國,投資安全風險卻比中國大很多,疫情屬西方國家最嚴重,中國的疫情控制卻最成功,李嘉誠把錢把人帶回祖國是對的,他給那些海外華商帶來的示範效應確實也不小。
3
相比李嘉誠的「老奸巨猾」,素有「資本大鱷」之稱的紅杉沈南鵬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中國企業家凡是做出一番大事業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Long China(做多中國)。
他這樣說,也這樣做。
在中概股電商公司中,紅杉中國包攬了中國前三大電商平台,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紅杉也是唯一一個同時投資了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拼多多的公司。
在美團-大眾點評、58同城-趕集、京東-達達這些併購交易的背後,沈南鵬也是重要的推動者。
過去兩年來,沈南鵬和其團隊投資的40多家企業成功上市,包括快手、滿幫、貝殼、達達、九號公司、穩健醫療、BOSS直聘、京東物流、泡泡瑪特、燃石醫學、小鵬汽車等。
新浪、中通快遞、愛奇藝、唯品會、螞蟻金服、大疆創新、餓了麼、高德、360、蔚來……可以說,中國9億網路圈層的網民人口,無一能避開紅杉加持下的項目。
網上有評論這樣評價沈南鵬:「今天,你生活在中國,可能不知道沈南鵬,但你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他投資的項目。」
這麼看來,相比較還是沈南鵬的段位最高,一直做多中國,他心裏明白資產投資在祖國最保險。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