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自貿區闖出先行先試新篇章 – 封面專題 – 經濟導報-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雜誌
第一批自貿區闖出先行先試新篇章 First batch of FTZ ushers in a new chapter for early and pilot implementation
■ 本刊記者 舒志勇 [第3508期 2021-12-20發表]
▲隨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正式揭牌,這個坐擁全球集裝箱第一大港和航空貨運第三大機場便利、自帶開放基因的全國首個特殊綜合保稅區正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是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圖片)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外高橋掛牌,拉開了中國自貿區的探索序幕。2015年4月20日,國務院批覆成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歷經5次擴容,中國至今已擁有21個自貿試驗區,覆蓋全國東西南北中。一直以來,老牌自貿區發揮“頭雁效應”,大膽探索、勇於突破,引領“雁陣”振翅翱翔,不斷推動中國高水準開放新格局。
敢試:制度創新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四大老牌自貿區緊扣“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任務,勇於突破過往體制的藩籬,敢於嘗試更具活力的舉措。2013年,上海自貿區推出了中國第一張自貿試驗區外資負面清單。很快,負面清單的做法推廣到所有自貿區及全國,並不斷完善。資料顯示,國務院先後推出的六批向全國複製推廣的自貿試驗區制度創項改革經驗中,約一半為上海自貿區首創,累計已有300多項改革經驗向全國分層次、分領域進行複製推廣。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教授鍾寧樺指出,上海自貿區建設為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路,向世界亮明中國堅持貿易自由化和積極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態度,為全球化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在可複製可推廣的基礎上,粵津閩三個自貿試驗區不僅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證照分離”等改革不斷深化、豐富,而且在商事登記制度、投資管理體制、用電制度等改革方面闖出了新的路子。據了解,廣東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584項制度創新成果,348項在全省複製推廣,41項在全國複製推廣,2020年,70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廣東省複製推廣,3項在全國複製推廣。在提高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粵港澳深度合作等領域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性、系統性改革創新,為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先行先試樣板經驗。福建自貿區積極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負面清單縮減至30項,外商投資管理方式實現從審批改為備案,直至信息報告制。資料顯示,該區累計新增外資企業4578家,合同外資346.6億美元,分別佔全省同期的34.1%、37.6%。首創“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商事登記制度從企業設立直至註銷退出的全鏈條改革。平潭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廈門工程項目審批“五個一”做法成為全國改革範本。天津自貿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設立運營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堅持精耕細作制度創新“試驗田”,目前已累計實施487項制度創新措施。在此基礎上,全力以赴完成國家交辦的“任務清單”,主動對接國家部委進行複製推廣,累計向全國複製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
敢闖:金融開放創新服務
實體經濟成效顯著
四大老牌自貿試驗區將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創新融資方式作為重要任務,使企業融資管道更寬、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有效服務了實體經濟發展。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創設的本外幣一體化自由貿易帳戶,有效打通了企業境外融資通道。外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願結匯、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等舉措向全國推廣,企業融資更加便利、融資管道更寬、融資成本更低。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表明,上海蟬聯全球第三,穩居“紐倫滬”頂級金融中心之列。這背後,離不開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支撐。福建自貿區為了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準,實行企業外匯資本金和外匯資金意願結匯制,降低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和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准入門檻,企業融資更加便利,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5,434.87億元。創新實施銀稅互動、關稅保證保險、同業聯合擔保、反向風險參貸等舉措,企業融資成本更低。加強風險監測與評估,有效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廣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區內金融業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區內中央監管類金融機構數量實現穩步增長,持牌金融機構布局持續優化,為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廣東自貿試驗區跨境金融業務也保持高度活躍。截止2020年第四季度末,廣東自貿試驗區跨境交易活躍子指數2302.06點,同比增長2.61%,其中跨境股權投資子指數1537.02點,同比增長3.98%。在天津自貿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核心區建設加快,要素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天津租賃資產交易中心掛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業務創新取得新進展。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成效顯著,飛機、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賃業務總量佔全國的80%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
敢擔當: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四大自貿區緊扣戰略定位和區位優勢開展差異化探索,在融入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兩岸合作、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自貿區不斷擴大“朋友圈”,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今年5月10日成立的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在全國率先邁出自貿試驗區跨省域聯動發展步伐,協同推進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金融創新等十大服務功能。目前,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實施面積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個,分別約占長三角區域總面積和涉及城市總數的1/500和1/4,承載了長三角區域核心經濟功能。廣東自貿區在與港澳制度規則對接的探索中,設立了全國首家港澳資控股或獨資的銀行、證券、基金機構,首家港資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港資相互保險社和港資獨資船舶管理公司,創新開展粵港澳跨境支付結算、跨境車險和醫療保險、跨境住房按揭、跨境醫保試點等。福建自貿區從設立之日起就打上了探索閩台經濟合作新模式等國家戰略烙印。數據顯示,福建自貿區累計新增台資企業2739家,占全省同期的37.1%。該區還支持台胞就業創業,率先開展台灣與大陸職業資格標準比對,直接采信台灣職業資格95項,累計發放采信證書600多本;有950多位台灣建築師、導遊、醫師持台灣地區資格證書在閩備案執業。13個兩岸青年“三創”基地累計入駐台企和團隊1002家、參與實習就業創業的台青4.4萬人次。天津自貿區大力推進京津冀通關服務和口岸物流一體化,打造京津冀地區國際貿易大通道,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天津自貿試驗區政策與產業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劉宇介紹,“天津推出了‘分公司+FT帳戶模式’,為京冀企業主體享受FT政策紅利提供了便利,他們可以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設立分公司,並以分公司名義開設自由貿易帳戶,既保證了京冀稅源不流失,又能滿足企業開展有關進出口和跨境結算業務、享受政策紅利的需要。”佇立潮頭,使命在肩。一次次對標、一次次突破,更是一次次刀刃向內的改革。未來,老牌自貿區勢必進一步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準,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深入推進高水準制度型開放,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更好發揮在全國自貿試驗區新格局中的示範引領作用,闖出先行先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