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大灣區 再造一個新廣東

■ 本刊記者 胡倩怡 [第3537期 2023-02-20發表]

▲今年,前海將紮實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加快港深西部鐵路等規劃建設,聯合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出台知識產權16條措施,建設好深港青年夢工場、國際人才港等創業就業平台,集聚更多港人、港企、港機構。圖為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新華社圖片)

我們堅定不移往前走,強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中的關鍵功能,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紮紮實實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的講話1月28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隆重舉行。農曆正月初七,在春節後上班首日就拉開帷幕的這個新春第一會,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描繪奮進的藍圖,彰顯了廣東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隨着疫情逐步緩和,防控措施放開,大灣區各地地方政府都先後表態提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齊心協力迅速響應“抓項目、忙生產、促投資、拼經濟”。

大灣區擁有適合創新的土壤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曾經說過,粵港澳大灣區有國際影響力,也是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集聚區,是國家重大戰略之一。真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科技要素肯定是關鍵要素,工作中也應被擺在核心位置。高技術創新的底層邏輯就是高質量發展。香港青年陳智誠,現任廣州空間優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選擇了在廣州南沙創業發展。他所在的公司研發的天軌智能充電系統項目,提供涉及新能源,無人駕駛和5G技術交錯的應用性解決方案,面向新能源汽車充電下沉市場,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創業代表,陳智誠認為,高技術創新項目在大灣區紮推將有助於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從他個人投資經歷可以發現,通過對國內外的考察,他最終將創業項目落戶在大灣區,主要因為大灣區擁有最適合創新的土壤。陳智誠分析稱,香港與廣東,各自優勢明顯。香港擁有國際化市場戰略、國際市場理解力和視野,有利於產品開發和研發;而廣東則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完備的產業集群,有助於港澳的創新和技術,從想法最終成為產品。此外,他也對廣東強有力的落地執行力給予高度評價。不管是政府,還是市場,以及人力資源都能匹配創新需求,為創新提供助力,推動創新要素與成熟的產業相結合,助力產業升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正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在這片熱土上,科技創新、創新創業的火熱實踐每天都在向前推進。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已積蓄起更為強大的發展能量,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廣東經濟“穩中有進”,2022年GDP達12.9萬億元,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香港從由亂到治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澳門多重利好因素正在顯現,正面臨大好發展機遇。協同發展方面,粵港澳三地創新發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全面加強。鵬城實驗室聯合香港大學,在全球遙感與應用、城市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目前已有205名港澳律師獲准在大灣區內地9市執業,粵港澳三地法律服務規則機制更加協同。2022年12月21日,粵港澳三地首次聯手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香港、澳門三地線上線下同時舉辦,大會達成合作項目853個、投資總額達2.5萬億元。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向世界發出的鄭重宣告,也是世界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熱烈響應。

金融引擎助力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而大灣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強力支持。近年來,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提速,整體金融實力再上台階,成為助力粵港澳三地高質量發展的“金融引擎”。數據顯示,2021年,大灣區金融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35%,佔GDP比重超10%;大灣區內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21萬億元,人民幣自2020年起持續成為大灣區第一大結算貨幣。在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與2019年3月第25期相比,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持續穩固、繼續位列第3位,深圳迅速提升4位到第10位,廣州位列第24位,大灣區主要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豐富融資模式、完善金融服務、促進跨境互聯互通、推動數字化轉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持續提速,在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過程中,“金融引擎”正成為助力三地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廣期所2021年獲批設立,這是我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大灣區新增的國家級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和交易平台;深交所完成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實現主板與中小板合併。三年來,深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95家,IPO融資超3900億元,融資規模位居全球證券交易所第五位。而港交所繼續鞏固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領先地位,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等赴港上市清除了制度障礙,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深港通範圍不斷擴大,三年來,總成交額達41.2萬億元,其中2021年總成交額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32.5%。2020年10月,深港ETF互通開通,2022年7月4日開始互聯互通的ETF交易。債券通實現了“雙向通車”。在“北向通”成功運行4年的基礎上,開通了債券通“南向通”,目前債券通日均成交260億元人民幣,較三年前增長了628%。而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於2021年正式啟動。截至2022年5月31日,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合計有29189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10636筆,金額達10.27億元。至於“互換通”於2022年7月4日公布啟動,建立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常備互換,進一步提升兩地金融市場的聯通效率,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三大平台各具優勢齊頭並進

作為粵港澳合作的三個重大平台,橫琴、前海、橫琴、南沙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2021年,橫琴、前海方案接連發布,有利於推動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機遇;2022年,南沙方案發布,致力於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戰略性平台。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三大平台的負責人都講述了美好願景。

前海:打造港人、港企集聚地

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表示,2022年前海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850億元,同比增長5.0%左右;實際使用外資58.64億美元。今年,前海將紮實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加快港深西部鐵路等規劃建設,聯合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出台知識產權16條措施,建設好深港青年夢工場、國際人才港等創業就業平台,集聚更多港人、港企、港機構。此外,將爭取新一輪前海總體發展規劃和金融、交通等專項政策盡快落地。目前,前海FT(自由貿易)賬戶跨境收支達3933億元,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入駐金融機構239家,港資外資佔比1/3。前海正完善跨境雙向資金池、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等落地。

橫琴:全力衝刺“封關運作”和構建金融“電子圍網”

廣東省委橫琴工委委員、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符永革表示,一年多來,合作區“共商共建、產業多元、琴澳一體”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全口徑稅收收入完成353.89億元(人民幣,下同),區內澳資企業達5323戶,生活就業的澳門居民達到6909人。2023年,合作區將朝着物理“封關運作”和構建金融“電子圍網”的目標全力衝刺,推動貨物物品最大程度“零關稅”,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動。全面建成“分線管理”軟硬件設施,推動合作區海關監管辦法、“分線管理”配套稅收政策落地實施。加快開通橫琴金融島碼頭至澳門內港航線,推進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建設。落實在合作區就讀的澳門學生同等享受澳門本地學生的學費、書簿津貼等教育福利待遇。並爭取在合作區指定醫療機構內使用澳門已上市部分藥品及醫療器械。南沙:努力跑出項目建設
“加速度”廣州市南沙區區長吳揚表示,過去一年,南沙推出升級版產業政策體系,系統集成、覆蓋面廣。一方面,提出30條共性核心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企業發展,比如新型研發機構補助最高1億元,企業落戶獎勵最高3000萬元,企業進駐重點集聚區給予最高3年免租扶持;另一方面,精準推出10項特色專項政策,在科技創新、元宇宙、離岸貿易、外商等領域靶向施策、精準滴灌。新的一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將力爭同比增長10%,將加快把南沙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的重要動力源,大力實施項目建設年行動、招商引資攻堅行動,全力以赴“招大引強”、加大投資,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努力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一年之計在於春。廣東新春第一會落子高質量發展,是在生動地向外界闡釋:高質量發展,既是廣東主動選擇,也是歷史賦予廣東的時代使命。正如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所說:“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紮紮實實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盼今天播種下“春天第一粒種子”,來日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纍纍碩果。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