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為何爆紅?幽浮社的動畫製作、吾峠呼世晴的編劇技巧,以及令和的時代精神

Photo Credit: 木棉花提供

彭振宣

曾經夢想成為一個菁英,但很快就發現這個世界不需要菁英。於是希望讓自己成為一個公民。以一個公民的力量思考、行動,想親眼見識看看匯聚每一個公民的「共和」力量,究竟能為社會,為這片土地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來說,《鬼滅之刃》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成功,讓很多動漫迷不由的將《鬼滅之刃》跟過去的一些大作相互比較,甚至是質疑《鬼滅之刃》的爆紅究竟是不是「過譽」?

《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自從上映以來,在日本跟台灣票房都屢創佳績。截稿至12月25日,在日本的歷年票房排行榜上連續贏過新海誠《你的名字》、好萊塢片《鐵達尼號》、《冰雪奇緣》等,這幾天終於擊敗票房第一的《神隱少女》,成了日本影史票房第一的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也逼近六億,穩坐今年全台票房冠軍的寶座。既然這部作品那麼紅,以下的討論就當作大家都看完這部電影了。如果你還沒看過,請先不要看,因為會爆雷。

以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來說,《鬼滅之刃》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但也因為掀起這樣空前的熱潮,讓很多動漫迷不由的將《鬼滅之刃》跟過去的一些大作相互比較,甚至是質疑《鬼滅之刃》的爆紅究竟是不是「過譽」?

雖說這樣的質疑多半會招來大量鬼滅粉絲的圍剿,最後淪為不了了之的口水戰。但仔細想想,這些質疑並非毫無道理。雖然看完電視動畫跟劇場版後,我也為炎柱大哥的表現跟炭治郎兄妹間的家族情懷感動落淚,但「鬼滅之刃到底為什麼這麼紅?」這個問題仍然是困擾了我很久。

Photo Credit: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

各方面都不到「前無古人」的《鬼滅之刃》

會為了這個問題困擾,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鬼滅之刃》(尤其是動畫)在各方面都屬上乘之作,但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優秀到「前無古人」,卻在台日都刮起近乎沒有前例的旋風。

以很多鬼滅迷津津樂道的作畫品質來說,《鬼滅之刃》劇場版畫面的細緻跟流暢程度確實很優秀。但跟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那些不把錢當錢花,外加台韓外包公司賣肝賣血畫出來的作品相比,《鬼滅之刃》劇場版製作的精緻度恐怕也不算特別突出。例如今年上半年曾在台灣重新上映的1988年作品《阿基拉》,126分鐘的片長,總作畫數超過15萬張,製作經費就破10億日圓(加上當時日圓的幣值莫約現在兩倍左右)。

這樣的製作規模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雖然比較少見,不過像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仍能偶爾見到這樣的大製作。比較之下《鬼滅之刃》劇場版的製作確實精良,但也不到前無古人的程度。

Photo Credit: 神隱少女

甚至稍早也在台灣上映,京都動畫歷經災難後再出發的第一部劇場版作品《紫羅蘭永恆花園電影版》,同樣也是畫面精緻,但刮起的旋風只侷限在動漫圈的小眾裡。至於結合2D與3D動作場面表現方式《進擊的巨人》,其動畫中的立體機動作戰,無論是在速度感還是空間感上的表現都不下於《鬼滅之刃》,但也沒有掀起《鬼滅之刃》的觀影熱潮。

《鬼滅之刃》的爆紅最讓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就在於它方方面面都相當優秀,但每一面卻都沒有優秀到獨樹一格。更特別的是,比起過去出現過的同類型作品,《鬼滅之刃》的表現反而讓人覺得相當「平實」。像是大哥在小弟面前犧牲,換取小弟成長的橋段,《天元突破》的表現方式就渲染得更加激情。

而炭治郎的個性放在「跳跳系漫畫」(在《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內容多半突顯熱血、友情等元素)中,比起其他「熱血笨蛋」都顯得特別冷靜而溫柔。與其他少年漫畫動輒拔山倒樹、天崩地裂的招式對決相比,《鬼滅之刃》裡的招式也是相對平實很多的呼吸法跟劍術。漫畫更是常利用象徵性的手法,含蓄地表現這些招式的意境跟威力。

比起《航海王》裡錯綜複雜的海上霸權、《火影忍者》捲入整個忍者世界的忍界大戰、《遊戲王》裡橫跨千年的王家恩仇,《鬼滅之刃》的世界觀也是相對平實的鬼殺隊與鬼的對抗,沒有發生什麼會讓地球毀滅、時空錯亂的危機。

Photo Credit: ONE PIECE

甚至與同為幽浮社大作的《Fate》系列穿越輪迴與時空相比,《鬼滅之刃》的劇情也是單純到不行。就連比起反派邪惡的程度,鬼舞辻無慘也不算特別壞的反派,《獵人》裡尼特羅會長在算計嵌合蟻首領的時候,看起來都壞多了。炭治郎滅門的遭遇比起《彼岸島》主角身邊的人不是死光就是變吸血鬼;《約定的夢幻島》主角被養大就是為了要被送上餐桌來說,也不算特別慘。

從各方面來比較,都很難去解釋《鬼滅之刃》究竟有哪一個特殊的點,可以超越過去種種大作,進而迎來現象級的爆紅。

除了幽浮社的功力,也不能忽略吾峠呼世晴的編劇技巧

沿著上述的比較,於是在網路上會聽到一些聲音,認為《鬼滅之刃》的爆紅完全是歸因於幽浮社的動畫製作,而不是因為吾峠呼世晴的原作漫畫有什麼過人之處。然而把《鬼滅之刃》的原作貶低到這樣的程度,恐怕也是太超過。畢竟光是從劇場版炎柱對上猗窩座這段劇情,就可以看到吾峠呼世晴上乘的編劇技巧。

炎柱煉獄杏壽郎與猗窩座在角色設定上,都不是以什麼奇怪的招式見長,所以這場戰鬥的重點,是在描繪「力量」與「力量」的對決。所以這段劇情要成功的關鍵,就是作者如何說服觀眾去體會煉獄杏壽郎與猗窩座兩個人的「強大」。

尤其這段劇情是《鬼滅之刃》裡,僅次魔王的最強反派「上弦」之鬼的第一次出場,這場戰役描寫得好或不好,會直接影響到觀眾對後續劇情的期待。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是吾峠呼世晴,會如何描繪煉獄杏壽郎與猗窩座的「強大」?

強大其實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有些作者會試圖把他「量化」,像是《七龍珠》就有用過「戰鬥力」這種數據化的概念來呈現。或是在設定上建立一套理論,來解釋作品中出現的招式等級,像是鬥氣值,或隔壁棚的查克拉之類的。但如果只依靠這種表現方式,就會慢慢出現一種缺點,就是觀眾會逐漸對數字或理論感到麻痺。於是為了重新刺激讀者,很多作者最後就會走上「招式逐漸毀天滅地」或是「殺舊角捧新角」這兩種套路。

每個看完《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的朋友,應該都會認同煉獄杏壽郎跟猗窩座兩位角色的強大。但仔細想想,吾峠呼世晴在這段劇情裡,完全都沒有使用到我們上面講到的兩種套路。煉獄杏壽郎跟猗窩座在這場對決中,並沒有轟掉一座山頭的招式;煉獄杏壽郎雖然壯烈成仁,但他跟猗窩座都是第一次登場戰鬥的新角色。那麼,吾峠呼世晴究竟運用了什麼方法成功說服觀眾這一人、一鬼「很強大」?

Photo Credit: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電影海報

我過去在養正堂文化出版的《導讀三國演義》裡,看過一篇文章分析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武將單挑」會這麼精彩?綜觀整本《三國演義》,描繪了諸如呂布、關羽、張飛、許褚、張遼、太史慈、孫策種種猛將的單挑情節。照理來說,這麼多的單挑場面,也應該會讓讀者看到麻痺,但為什麼《三國演義》的單挑不會讓讀者看膩?

那篇文章分析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強大既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那一個優秀的作者,就會靈活的運用各種方式去「襯托」。

以《三國演義》裡的單挑為例,關羽溫酒斬華雄,描繪強大的重點在關羽斬人的「速度」;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描繪的重點在於用呂布以一敵三的「數量劣勢」來襯托他的強大;許褚卸甲戰馬超,這場兩人打到馬匹體力撐不住,先是換了馬,接著許褚更打到把衣服都脫掉,描繪的重點在「持久力」;趙雲長阪坡七進七出,是用「殺入敵陣的次數」來映襯趙雲的武勇;黃忠在定軍山砍死夏侯淵,映襯黃忠強大的是「年齡的差距」。

《三國演義》裡的單挑之所以讓人看不膩,就是因為他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描繪「強大」。我們回到煉獄杏壽郎跟猗窩座的單挑。可以看到在這一場決鬥中,吾峠呼世晴用了「三種」不同的層次去描寫這兩個人的強大。

第一個層次是煉獄杏壽郎的劍術造詣跟戰鬥意志。雖然在交手之初,煉獄杏壽郎就感受到猗窩座的力量在自己之上,但他仍盡力活用「炎之呼吸」的各種劍技嘗試擊退猗窩座。在嘗試各種劍技仍不敵對方的力量下,最後用上了以命換命的打法,打算跟猗窩座同歸於盡,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全車人的性命。

而第二個層次是透過描繪猗窩座身為鬼的壓倒性力量和自癒能力,來營造絕望感。面對煉獄杏壽郎高超的劍術跟戰鬥意志,猗窩座不僅沒有落於下風,反而依靠鬼的力量讓煉獄杏壽郎的努力成為徒勞。甚至在煉獄杏壽郎使出同歸於盡的招式下,仍是靠著鬼所具備的強大自癒能力,硬是「活」了回來。

最後是第三個層次,吾峠呼世晴將強的概念引領到「精神」的層面。首先,猗窩座雖然在戰鬥中佔有絕對的優勢,他卻展現出「惜才」之心,遲遲不對煉獄杏壽郎下殺手。猗窩座甚至對他提出邀約,認為以他的劍技以及才能,只要願意成為鬼,擁有無限的壽命,他日必將能達到武學的頂峰。吾峠呼世晴讓猗窩座的強不只表現在力量上,還表現在對武術近乎「求道」的執迷與「英雄惜英雄」的器量。

面對這個誘人的邀約,煉獄杏壽郎的強則是展現在他「不為所動的意志」。對他來說,接受猗窩座的邀約成為鬼,不只可以在當下保住一條命,更能得到無限的壽命,讓他有機會追求武道巔峰。對一個致力於武術修行的人來說,擁有無限時間變強,可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誘惑。

但煉獄杏壽郎的強悍,就在於他沒有因為誘惑就蒙蔽習武的初心,堅持在絕對劣勢下貫徹自己的信念。寧願死在猗窩座手下,也不願意成為鬼。炭治郎最後喊出的那句:「大哥沒有輸。」指的不只是力量與武術,更代表煉獄杏壽郎堅韌的信念在這場意志的對決中,戰勝了「不死」對人性最大的考驗。

Photo Credit: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

藉由這三個層次的描寫,吾峠呼世晴讓「上弦」與「柱」的強悍活生生的展現。從這段不算長,卻精彩絕倫的對決,就可以看出吾峠呼世晴在情節的編排與鋪陳上,還是有她過人的一面。雖然幽浮社精良的製作,讓《鬼滅之刃》增色甚多,但若不是原作者的故事能感動人心,光靠製作的細緻也無法讓這部作品攀上動畫電影的巔峰。

最後,雖然現階段我們仍然無法搞清楚讓《鬼滅之刃》如此爆紅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但我嘗試提出一種還沒有人提過的假說,那就是《鬼滅之刃》的爆紅,反映了日本動漫「時代精神」的發展。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鬼滅之刃》的爆紅與日本「時代精神」的歷程有關

回到我們前面談到有關《鬼滅之刃》大受歡迎所引發的爭議。很多年輕一輩的粉絲在幫《鬼滅之刃》辯護的時候,喜歡提到炭治郎愛護家人的拼勁跟熱血,是這部作品的特色。這個論點往往會讓比較年長的日本動漫迷感到大惑不解。因為像我這種經歷過1980、1990年代日本動漫作品的人來說,主角的個性跟王道作品的調性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嗎?

有趣的是,我們如果仔細去看熱血作品大受歡迎的年代,大多是集中在2000年之前。像是作為熱血代表的《航海王》連載開始於1997年、《火影忍者》開始於1999年、《獵人》則是1998年。2000年之後雖然還是有不少王道熱血的作品,但很少有機會爆紅。相對的,2000年之後受歡迎的作品,主角多半帶有被宿命操控的無奈,或是深陷巨大的陰謀。

像是《進擊的巨人》或是《魔法少女小圓》的主角們,身上都背負著沈重的宿命壓迫,並且陷入自身難以翻轉的巨大陰謀裡。幽浮社上一部主力《Fate》系列,也反映了不斷輪迴的無情宿命。就連主打熱血的動畫《天元突破》,主角在最後仍是在命運的擺弄下失去摯愛。大眾對動漫喜好的變化,或許也反映了日本社會的時代精神。

Photo Credit: 進擊的巨人facebook

1990年代的日本社會,仍瀰漫著昭和高度成長時代的社會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下,只要努力、敢拚就會成功,是當時日本人所相信的價值;雖然遭遇泡沫經濟的打擊,只要拿出「昭和男兒」的氣魄,日本仍有機會站起來。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熱血笨蛋」勇於跟世界衝撞,靠勇敢拯救世界的劇情自然會受大眾歡迎。

然而在2000年以後,經歷「失落的十年」長期的經濟疲軟仍然沒有轉變的跡象;「平成不況」成了幾乎無法改變的噩夢。這個時期成長的日本年輕人成為了「失落的一代」。這個時期日本人所經歷的價值觀是——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未來。左右日本年輕人命運的,是他們所無法掌握的社會結構跟世界局勢問題。這樣的社會氛圍,催生了2000年後受歡迎的日本動漫作品,也都反應了宿命的無情跟悲劇的世界觀。

而《鬼滅之刃》的爆紅,或許反映了整個日本的時代氛圍進入了新的一頁。在《鬼滅之刃》開頭炭治郎家族被滅門、妹妹彌豆子被變成鬼的劇情,看起來似乎是在複製2000年後沈重悲觀的風格。但之後的劇情走向,似乎象徵著1990年代前那個充滿拼勁與希望的時代精神正在逐漸復甦。

尤其在這次電影版的劇情中,炎柱面對猗窩座無法戰勝的力量,雖然犧牲性命,卻始終貫徹自己的志向與信念。會被這樣的劇情深深打動,或許代表了進入「令和」時代的日本人,雖然仍身處無法主宰自身命運的洪流,卻逐漸找回能貫徹自己意志的處世之道。從這個角度看,《鬼滅之刃》的爆紅就不是偶然。

雖然吾峠呼世晴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可能也沒有料到這部作品會符合新一代年輕人的時代精神,但社會氣氛與作者的創意,往往就是在不知不覺之中互相影響,最後激盪出足以代表這個時代的作品。

Photo Credit: Reuters / TPG Images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

Leave a Reply